第13章 都指挥使_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
笔趣阁 > 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 > 第13章 都指挥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章 都指挥使

  光启二年的新春,并不算太平,中原方向,朱全忠和秦宗权,刚刚南北两路,将周岌的忠武军全部吞并后,再次爆发冲突,战争规模席卷了十几个县。

  而在北面,李克用回到了河东,便立刻开始着手扫平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其他小军阀们。

  地盘这种东西,不是封你做哪地节度使,哪个地方就得听你的。

  李克用父子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在河东经营,直到此时,都还没有完全搞定河东境内的十余州,数十个县。

  成德、平卢、魏博河北三镇,又陷入了日常互掐内斗

  幽州的卢龙镇,和北面的契丹同样是争斗难平,这些年,随着唐廷内部斗争,尤其是最让北面草原忌惮的李克用几次南下,让契丹诸部的压力顿渐,日益有壮大之势。

  而南边,高骈的堕落让整个江南,都陷入了某种“山中无老虎”的情况。

  没有如北方李、王、朱等雄踞一方的大诸侯,而是以各地崛起的小军头为主,还处在大鱼吃小鱼,互相兼并的过程。

  这一年初,杭州刺史董昌,与镇东观察使刘汉宏发生冲突,派遣部众,攻取越州。

  在这一战里,一个年轻的都将,崭露头角,多次给董昌提出许多意见,这一次也是主动请缨,率兵出战。

  他的名字,叫做钱缪

  可以说,长安虽然消停了下来,但全天下的纷争,依旧如火如荼

  士民百姓的日子,愈加艰难,各路军阀沉重的捐派索取,和丘八武夫们打到哪抢到哪的传统艺能,令各地民众压力繁重,不少人丢弃土地逃难。

  但几家欢喜几家愁

  对于关中西北灵、会、盐、原、渭、秦、凉、兰、洮、岷、河、鄯十二州百姓而言,算是个难得能庆祝的节日。

  因为这一年的春天,凉王治下百姓,先后在两次喜讯下,得到官府衙门的减税和恩赏。

  第一次,是年初传来,李业受封凉王之时,从此,西北十二州,亦可以用凉国相称了。

  李业下令,十二州全部汉蕃百姓,捐税减免两成

  紧接着,又过了三月,随着灵州凉王府内,一声婴儿的啼哭

  李业的长子出生

  又接连下令,境内六十岁以上老人,赐粮一斛,钱五百。

  三岁以下汉民孩童,无论男女,赐粮一斛

  此前收复西北,牺牲将士的遗孤、家属,皆有恩赏

  一时间,整个府库,都空了不少,连张承业都有劝谏

  赏赐老人、烈士遗孤倒也罢,其实数量并不算多,只是新生孩童这一项,就不是小数目了。

  但此时刚刚为人父,心情大好的李业,耐心地对张承业解释道

  “继元兄,这并非是我临时起意,如今名分已取,短期内,恐怕无需干涉中原逐鹿之事,正是休养生息,积蓄国力之时。民力,便是国力啊!何为民力?这人口丁亩,就是最根本的东西!”

  为此,李业还专门在年后,趁着治下所有刺史,聚集于灵州恭贺之际,专门开了个小朝会,面对自己这个凉国的全部文武高层,定下了建制以后,凉国的发展路线。

  简单来说,四项工作

  汉制、粮食、人口、商道

  首先就是蕃部问题,河陇地区汉蕃杂处,藩民数量与汉民相当,甚至还要多,而其间许多汉民,事实上也藩化严重。

  解散部落体制,重新建立乡县,委任官吏,推行汉化,都是相当紧要的事情。

  而且另一方面,蕃部也是李业政权,主要的牲畜,尤其是马匹来源,官府向他们每年征收的贡税,主要就以牛羊、马匹为主。

  这也是凉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

  至于粮食,自不必提,在乱世,那是重中之重,比什么钱帛还要管用的。

  张承业的方案,还是要从西北牛羊资源丰富这一点入手,尽可能的推广牛耕。

  而粮食问题上,最重要的一点,还是灵州水利修复

  只要能把灵州河套平原上千万亩的肥沃土地,重新利用起来,说和蜀中、中原相比可能有点夸张,但肯定是一个不比河东差的粮食产地。

  而商道问题,更多还是在外交上,和归义军,以及关中的杨复恭,互相交通、联络关系,建设商路。

  经过这么久磨合,李业对自己麾下的干将们,各自擅长的方向,以及性格都有了解。

  张承业是大管家,虽然作为宦官,他名义上的职务是监军,但其实已经是事实上的凉国政权的“宰相”。

  李业甚至一度想将张承业任命为凉国长史,但被张承业拒绝,对方解释道

  “国朝之衰,本与内宦专权有莫大干系,大王欲振兴国家,岂能重蹈覆辙?”

  其实是在以身作则,劝谏李业,不能再向以前的唐廷天子那样宠幸宦官,他如果在凉国政权里,开了这个先河,那以后谁能保证宦官担任长史,不会变成枢密使那样的惯例呢?

  李业听完,极为感动,最后以张承业为王府家令,又兼陇右、河西、朔方三军监军。

  至于张承业以下,凉国政权中,地位最重要的自然是敬翔、李振,二人分别表为凉国长史、主簿,相当于宰相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其余的官吏,大多都是前几年招募考核的士子,以及原朔方镇官员。

  其中,最受李业欣赏的几人,具被委以重任,如李愚,担任灵州刺史,韩群担任凉州刺史。

  至于两个义兄弟,也是跟着李业水涨船高,分别被朝廷封为成国公、郦国公。

  随着正式建制,又本来有开府之权,可以自己开辟衙门官署。

  李业也开始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第一步

  本来此前众多文武官吏心中多有猜测,李业回来后,接下来重心肯定是要安稳地方。

  既然如此,凉国十二州,这么大的地盘,横跨上千里,不可能李业一个人管,尤其是凉州、秦州,两个重镇,分别位于河西和陇右,相隔一千多里,是仅次于灵州的“副首都”,必然要分派只得信任的大员坐镇。

  对于凉国而言,人选不言而喻,自然是符存审和杨师厚

  所以众人都猜测,李业会不会把自己的河西、陇右两个节度使职衔,交给符杨二人,如此才算得上名正言顺,且大多数藩镇都是如此。

  比如李克用,想要吞并昭义军,便任命自己的兄弟李克修为昭义军节度使。

  没成想,李业并没有任命节度使,甚至几个节度副使,都只是有名无实的加衔而已。

  如敬翔为河西节度副使,但实际一直都待在灵州主持政务

  但他还是选择让符存审坐镇秦州,杨师厚坐镇凉州

  那他们的职衔怎么安排呢?

  李业结合此前神策军的例子,居然直接自己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职务,激起了下面文武官吏们更大的讨论。

  “都指挥使?”

  灵州城内,酒楼里刚出来的军政学堂学员们,三五成群,呼朋引伴,作为未来的凉国官吏,自然相当关心时政,议论之间,便谈及王府最新的人事任命。

  一名学员好奇向同伴相询

  以符存审为陇右军都指挥使,杨师厚为河西军都指挥使

  至此,有着上千里地盘的凉国军队,正式拆分开,为四个部分,陇右军、河西军、朔方军以及依然保留,作为李业直属的效节军。

  而最让人瞩目的,就是这个都指挥使的任命

  喜欢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: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79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7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